不少老饕喜歡吃壽喜燒,將煮好的肉片沾生蛋液食用,或是生雞蛋拌飯、丼飯上打顆生雞蛋,吃起來非常美味!自己在營養諮詢門診看診時,也曾被民眾詢過:「雞蛋要吃生的好還是熟的好?」、「聽說雞蛋煮熟後蛋白質會流失?」、「生雞蛋比較營養?」
還有民眾擔心膽固醇高或是腎友擔心血磷高,雞蛋不敢吃蛋黃,只吃蛋白。生蛋與熟蛋,以及雞蛋的蛋白與蛋黃,營養價值有什麼差異嗎?還有「雞蛋一天可以吃多少?」
雞蛋生熟食,考量吸收率及食安問題
熟蛋吸收率比生蛋高
雞蛋煮熟後,含有的蛋白質及大部分的營養素都還存在,熟蛋也屬於高生物價的蛋白質食物(優質蛋白質)。生雞蛋與熟雞蛋相比蛋白質的吸收率其實有差異!生蛋的蛋白質吸收率約50%,熟蛋的蛋白質吸收率約90%,熟蛋的蛋白質吸收率效益比較高!
生蛋白中含有卵白素(Avidin)又稱抗生物素蛋白,容易與生物素結合,降低生物素的吸收率,加熱烹調則會破壞卵白素;若長期大量吃生蛋可能會缺乏生物素,生物素是B群的成員之一,為身體多種生理反應的重要輔酶,參與醣類代謝,以及維持頭髮、皮膚、粘膜的健康。
生蛋還要留意食安問題
吃生蛋還需要擔心是否有食品安全上的問題,生蛋是否會有沙門氏桿菌的感染。沙門氏桿菌如果附著在雞的糞便中,雞蛋沾染到糞便沒有清洗乾淨,又沒有烹煮將細菌殺死,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風險!所以以營養師的角度,通常會建議吃熟蛋比生蛋佳。
雞蛋不能吃蛋黃?高磷又高膽固醇
蛋白、蛋黃的磷含量比較
雞蛋的營養成分,我們依據衛生福利部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,雞蛋的「蛋白」含60%蛋白質,磷只含有4%,「蛋黃」含有40%蛋白質,磷高達96%,相比確實蛋黃磷含量高於蛋白,對於腎友來說磷控制非常重要。不過,蛋黃還有其他營養素,像是卵磷脂、維生素A、D、E、葉酸等。
另外,高磷的食物首先應該要避免的是同為含有蛋白質食物的加工製品,像是香腸、肉鬆、臘肉、肉乾、熱狗、火腿、貢丸等,加工過程會加入磷添加劑,且屬於無機磷,吸收率高達80~100%以上!相比天然食物中的蛋黃,磷吸收率約40%,吸收率差很多!
所以雞蛋吃全蛋,可以獲取完整的營養素,當然也是適量不過量.攝取過量,一整天的蛋白質、磷含量也會超標!
蛋黃高膽固醇不能吃?
雞蛋膽固醇高不能吃的飲食迷思,我也曾經說明過,也在我出版的兩本書《選食》、《吃出好腎力》中都有提到!
目前美國、臺灣的飲食指南已經不訂定膽固醇的限量,我們體內膽固醇70~80%是內生性膽固醇,是自己身體合成的。
20~30%來自於飲食中,主要是食物中的飽和性脂肪酸,應該減少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物,像是油炸物、三層肉、五花肉、動物皮、動物油、奶精等,所以可以適量食用雞蛋。
雞蛋一天可以吃多少?
一項發表在《Cholesterol》的系統性文獻回顧,指出健康人每天吃超過1顆蛋,沒有顯著提高LDL/HDL的比值,整體心血管風險也不一定增加。
另外,依據衛生福利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,一般健康人可以每天吃一顆蛋。但若有膽固醇過高,曾罹患動脈血管硬塞、肥胖或是脂肪肝患者等,或是醫囑特別吩咐者等,建議每天應少於一顆蛋黃的攝取量。
還有,烹調方式也要注意!以健康烹調方式,若採取油炸、高溫的烹調方式,或是添加過多奶油、美乃滋等,會攝取較多飽和脂肪,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參考資料:
文/陳怡婷Cynthia營養師,看更多關於我
*轉載分享請註明出處,敬請尊重智慧財產權,以免觸法!











